《登幽州台歌》《黄鹤楼》学案 
一、学习目标 
1.能够有感情地、抑扬顿挫地朗诵两首唐诗,进而流畅地背诵。 
2.能够理解诗中的字词义。 
3.了解作者,了解各诗的写作背景。 
4.理解诗句,领悟古诗的意境,感受作者的情感。 
5.学习如何来分析古代诗歌。 
二、学习重难点 
1.有感情地准确地朗诵两首唐诗。 
2.解析两诗的句意及其蕴含的情感。 
3.领悟诗中意境,感受作者写作此诗的情感或目的。 
  
三、主要学法 
1.《登幽州台歌》、《黄鹤楼》都是登高望远之作。前者在抒发深沉的感慨中寄寓着报国立功的思想,后者流露出诗人浓浓的思乡愁绪和“前途渺茫,犹如一片烟波”的苦衷。结合写作背景和写作内容,感受作者的情感。 
2.抓住诗中精准的用字,分析诗句所蕴含的情感。 
  
四、预习内容 
(一)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1.载(A.zài B.zǎi)2.怆然(A.chuàng  B.cāng)3萋(A.qī   B.qì) 
4.悌(A.tì  B.dì) 5.空(A.kòng   B.kōng) 6.悠悠(A.yǒu   B.yōu  )      
(二)解释下列诗句中的加点字: 
7.晴川历历汉阳树                     8。前不见古人                         
9.烟波江上使人愁                     10。后不见来者                       
11.独怆然而涕下                       12。念天地之悠悠                     
  
五、学习内容要点 
1.了解作者及写作本诗的背景。  
2.准确地有感情地朗诵两首唐诗。 
3.把握字词义,理解诗句。 
4.分析句子蕴含的情感。 
5.总体把握本诗,了解作者在本诗所要表达的情感。 
  
六、巩固学识 
(一)默写 
1.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              。 
2.               ,              。              ,              。 晴川历历汉阳树,               。               ,烟波江上使人愁。 
(二)回答问题 
1.《黄鹤楼》是    朝诗人         所作的。据传说,李白有一次也登上黄鹤楼,要作诗而没有作,他感叹道:“眼前有景道不得,         题诗在上头。 
2.《黄鹤楼》全诗可分为           、            两部分。两个 ”字是全诗的诗眼。一个“      ”字和“       ”字遥相呼应,耐人寻味。  
3.诗的第一、二、三句,一口气连续出现了三个“黄鹤”这在古代律诗中是不多见的,请你仔细阅读、体味,谈谈你的看法。 
                                                                          
                                                                          
4.表现仙人骑鹤而去历时十分长久的句子是:              ,              。 
5.作者用“                 ,                  ”两句写出了黄鹤楼周边的景色,由此引出自己羁旅思乡的愁绪:               ?               。 
6.《登幽州台歌》这首短诗,由于深刻地表现了诗人          的             
                 情绪,语言苍劲奔放,富有感染力,成为历来传诵的名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