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着惊海天》教案6
  | 
 | 
作者:   上传者:tomacc  日期:17-09-28  | 
 
 
  【知识与能力】  
 
1.了解通讯的基本特点。  
 
2.学习叙事的写作方法。  
 
【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搜集、筛选和整理信息的能力。  
 
2.学习叙述、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培养阅读和写作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中国军队的发展情况及实力,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和爱国情感。  
 
1.了解通讯的文体特征。  
 
2.掌握本文围绕中心精心选材、巧妙组材的特点。  
 
一、导入新课  
 
要保证我们祖国和人民的利益不受侵犯,就必须取大家之智慧,集大家之所长,以提高我国综合国力为目标,实现民族复兴。俗话说的好,国不可一日无“军”。国家要强盛,必须要有一个强大的军队。航母建设承载国人百年强国强军梦想,而只有舰载战斗机成功着舰起飞,中国首艘航空母舰——辽宁舰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航母。让我们走进“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的现场,去领略一下我们这支精锐军队的风采,去见证让人激动、自豪的“圆梦”时刻吧!  
 
二、资料助读  
 
获悉我国将首次组织航母舰载战斗机着舰起飞的消息后,记者多方协调,随直升机飞降正在海上训练的辽宁舰,从高空中目睹了“航母就像汪洋中一片树叶”。现场采访中,记者获取了独家进入最佳采访部位——辽宁舰岛塔台采访的机会,充分利用这个最佳视角,全过程见证我国舰载战斗机首次着舰起飞。  
 
三、自主学习(一)——预习与展示  
 
1.生字注音  
 
桅杆(wéi)   承载(zài)   娴熟(xián)  
 
湛蓝(zhàn)  刹那(chà)  镌刻(juān)  
 
2.生词注释  
 
娴熟:老练、熟练或灵活,形容对某种事物或工作很熟练。  
 
定格:电影、电视片的活动画面突然停止在某一个画面上。文中指当时的相机记录下的场面。  
 
殚精竭虑:用尽精力,费尽心思。  
 
四、自主学习(二)——合作与交流  
 
(一)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学生听读,在课文上标注生字词读音。  
 
2.学生自读,了解课文大意,梳理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开头——其中绝大部分事故是发生在着舰的时候)  
 
介绍歼-15舰载机着舰前的准备,点明此项任务的危险。  
 
第二部分(飞行塔台内的广播响了——稳稳地停了下来)  
 
描绘歼-15舰载机着舰的过程。  
 
第三部分(记者眼前的飞行甲板上——最后)  
 
歼-15舰载机成功着舰。  
 
(二)深层理解  
 
1.文章开头为什么描写渤海某海域海上恶劣的环境?  
 
描写海风之大和海浪之汹涌,为下文舰载机着舰设置了集体环境,突出此时着舰之险,衬托了我国着舰技术的成熟。  
 
2.文中引用着舰遇难事故数据有什么作用?  
 
揭示我国航母舰载机首次着舰的意义——它承载着国人和海军官兵强军的梦想,交代舰载战斗机着舰是世界公认的最具风险的难题。渲染出紧张的氛围,引发读者的关注和继续阅读的兴趣,为下文写舰载机成功着舰后人们的喜悦作铺垫。  
 
3.文章写着舰过程中,用具体时间显示进程,这样写有必要吗?  
 
有必要。以时间为序更体现事件的紧迫性,给读者以真实感,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4.这篇通讯在描写战机着舰过程时多次描写了四周人的神态和心情,简明扼要分析作者这样写的用意。   
 
提示:战机着舰是这篇通讯的主要事件,而人们的神态和心情是辅助之笔,用以从侧面表现主题。要从气氛的烘托上、现场感的营造上、主题的突出上等角度综合分析其用意。 表现人们对我国航母舰载机首次着舰的关注,烘托当时紧张的氛围、胜利的喜悦等。增强新闻的现场感,增强感染力。侧面表现舰载机着舰风险极大、意义重大,从而突出了主题。  
 
(三)走进语言  
 
请从修辞手法角度赏析下列文字。  
 
声如千骑疾,气卷万山来。惊心动魄的一幕出现了:9时08分,伴随震耳欲聋的喷气式发动机轰鸣声,眨眼之间,舰载机的两个主轮触到航母甲板上,机腹后方的尾钩牢牢地挂住了第二道阻拦索。刹那间,疾如闪电的舰载机在阻拦索系统的作用下,滑行数十米后,稳稳地停了下来。”  
 
提示:本段文字主要运用了细节描写(“震耳欲聋”“轰鸣”“眨眼之间”“刹那间”“疾如闪电”等)和对偶、比喻的修辞手法(“声如千骑疾,气卷万山来”)。  
 
运用细节描写,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战斗机着舰的情形。“震耳欲聋”“轰鸣”描绘出战斗机着舰时巨大的声音,“眨眼之间”“刹那间”“疾如闪电”等词描绘出战斗机着舰时震撼人心的速度,“牢牢地”“稳稳地”表现了战斗机着舰的安全和平衡。运用对偶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增强文章气势,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战斗机着舰时的浩大声势,具有感染力。  
 
(四)走进写法  
 
1.叙事完整,铺排有序。《一着惊海天》对舰载机首架次着舰这一重大事件,从身着马甲的工作人员到飞行塔台内指挥人员的连续对话,整个过程都做了完整记录。记叙紧紧围绕着检查阻拦索、塔台广播、着舰指挥员引导、战斗机降落这一套程序来展开,条理清晰,毫无杂乱之感。  
 
2.重点突出,主次分明。舰载战斗机着舰实验,是一个复杂危险的系统工程,要把这一切完全记录下来是不可能的,也是没有必要的。读者关注的是着舰能否成功。作者就是抓住了这一环节来叙写。这个关键环节就是塔台指挥和着舰动作。作者集中笔墨叙写了着舰过程的状态,将此过程清晰展现在读者面前。  
 
3.文风平实,脉络直观。作为科技类文章,要让读者有更清晰最科学的把握,语言不能太含蓄。作者在叙写中紧要处的口令和动作都用实词准确阐述,为的是让读者直观易懂,让舰载战斗机这一实验事件更加平实,为读者解开高科技的神秘面纱。  
 
(五)走进主题  
 
本文抓住歼—15舰载战斗机首次成功着舰这一最具历史意义的时刻,采用现场特写的写法,生动再现了举世瞩目的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次成功着舰那惊心动魄的一刻。表达了作者强烈的自豪感和对工作人员由衷的景仰之情。  |   |   
 
 
 
 
 
 |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