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莲说》教学设计 
 ----《爱莲说》之“五说”教学 
肥西实验高级中学   郭祖如 
  
学习目标 
1.学习本文托物言志的写法,了解衬托的手法及其作用。 
2.指导学生诵读课文,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引导学生保持坚贞正直操守的价值取向,使学生得到高尚情操的熏陶。 
学习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荷花吧:荷叶很美,荷花很美,莲蓬也很美,莲籽还很美味儿。这是你们喜欢的理由,但那都只是外表的,有人却能说出喜欢莲的与众不同的理由,那个人就是周敦颐。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爱莲说》,看看他说出了喜欢莲花怎样的理由。我们这节课将五“说”《爱莲说》,就是从五个方面来学习。 
(二)学习步骤 
  一“说”文体。 
1、“说”是 古代的一种既可以说明、记述事物,又可以发表议论的一种文体,偏重于议论。 
2、 后来人们常把说理辨析的文章统称为论说文(议论文)。 
 3、“爱莲说”--说说爱莲花的道理(谈谈爱莲花的道理)。 
二“说”作者 
1、周敦颐,北宋著名的哲学家。字茂叔,湖南道州人。晚年在庐山莲花峰下建濂溪书堂讲学,世称“濂溪先生”。 
2、周敦颐他在南康郡做官时,曾率属下开挖了一块四十余丈宽的池塘种莲。夏秋之交,莲花盛开,清香扑鼻。作者触景生情,写下了赞美莲花的传世名篇《爱莲说》。 
三“说”词义与句意 
对照课件,“开火车”式提问,一人解释词义,一人口译。检查学生对课文词义与句意的预习情况。 
1、蕃  独  李唐  甚  片   
2、予  之  而  染  濯  清涟  妖  蔓  枝  远  益  亭亭  植  亵 
3、谓  君子 
4、噫  之  鲜  宜  
四“说”文章主题 
1、作者描绘莲的七句话,分别描绘了莲的哪些品质? 
莲        莲本身品质   对应君子品质 
①出淤泥而不染  高洁   不同流合污  
②濯清涟而不妖  质朴   不孤高自许 
③中通外直    正直   通达正直 
④不蔓不枝    正直   不趋炎附势 
⑤香远益清    芳香   美名远扬 
⑥亭亭净植    清高   品行高洁 
⑦可远观而不可亵玩 清高 自尊令人敬重 
2、分别从哪些方面进行描写的? 
生长环境      体态、香气        气质风度 
3、君子是什么样的人?莲是什么的化身? 
君子是指品德高尚人      莲是君子的化身 
4、作者将花的形象比拟人的品质,莲、菊、牡丹各比拟怎样的生活态度? 
莲比拟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菊比拟隐逸的生活态度; 
 牡丹比拟贪慕富贵的生活态度。 
5、作者不愿隐逸,也不贪慕富贵,那么他所追慕的是什么呢? 
作者追求在污浊的世间,不与污浊的社会同流合污,坚贞不渝地保持自己正直的操守。 
教师概括:通过对“莲”的美好形象和高贵品质的描写,表达了作者既不愿像陶渊明那样消极避世,又不愿像世人那样追逐功名富贵,他要在污浊的世间独立不移,永远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 
五“说”艺术表现手法 
1、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  
 托何物? 莲和莲的品质 
   言何志? 要做一个君子 
2、衬托的表现手法 
文章题目是“爱莲说”,为什么除了莲花还要写菊花和牡丹呢? 
(1)菊花不畏严寒,傲霜斗雪,品格高洁。菊花又是花中的隐士,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超凡脱俗。写菊是为了正面衬托莲的形象确    
 菊花正衬莲花 
  
(2)牡丹雍容华贵,是富贵的象征。“世人甚爱牡丹”说明人贪慕富贵,追名逐利。这种人生态度是作者否定的。因此牡丹是本文的反面形象,写牡丹是从反面衬托莲的君子形象。 
牡丹反衬莲花 
(三)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从五个方面学习了《爱莲说》,让大家明白了作者爱莲花的真正原因,那就是借对莲花的品质描写来表达自己要做像莲那样的君子。 
(四)作业 
反复朗读并背诵全文 
  
  
  
附板书设计: 
     
一“说”文体 
二“说”作者              (正衬)   (反衬) 
三“说”词义与句意     菊---------莲--------牡丹 
四“说”文章主题    (隐逸者) (君子)  (宝贵者) 
五“说”表现手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