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了解写作时做到文从字顺的方法,学习写景状物的方法。 
2、学会修改文章,增强语言表达的能力。 
3、培养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逐步提高写作能力。了解说真话、抒真情是写作的基本要求; 
教学重点难点: 
1、 了解写作时做到文从字顺的方法,学习写景状物的方法,学会修改文章。 
2、 引导学生平时要养成多读书的习惯,养成修改作文的习惯。 
教学方法:以讲授为主,方法与实例相结合。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学习。 
我们平时作文,不少同学在语言运用方面,或用词重复啰嗦,或语句不通顺,或语序不当,至使自己的思想感情不能准确表达。今天,我们一起来进行作文训练:文从字顺,有条不紊表情达意。 
二、 推进新课 
1、 什么是“文从字顺”? 
“文从字顺”,其意思包含两个方面:一是用词恰当、妥帖,作者心里想的是这样一个东西,所感的是这样一种情境,而所用的词语恰好能表达这样一个东西,这样一种情境,读者读后的感受于作者期望表达的意念完全一致;二是句与句之间顺从畅达,文气贯通,能很好地把作者的思想感情有条不紊、井然有序地表达出来,没有任何含混、错乱和别扭之处。  
   2、怎样才能做到“文从字顺”? 
“文从字顺”是写作的基本要求,它反映着写作者驾御书面语言(即文字)的能力。   要想做到文从字顺,对初学者来说最重要的是培养自己良好的语感。语感,即人们对语言的一种敏锐的感觉。它是在长期的语言实践中经听和读的反复熏染而逐渐形成的。   语感包含的内容有:通顺、连贯,有分寸(准确),有韵律。 
训练: 
爷爷是一个非常简朴的人。 
此句有无毛病? 
简朴不等于俭朴。简单和朴素更不能缩简为“简朴”。 
干了一天的活,真是胳膊疼腰酸。 
此句是否符合语言习惯? 
此句有无毛病?讨论,指出毛病并改正。 
不符合,习惯上说“腰酸胳膊疼”。同时也有韵律。 
学生讨论:你发现了什么? 
我的发现: 
(1)、 准确,文字通顺,是作文用语最起码的标准。 
(2)、要围绕中心说话,人称要清楚,意思要连贯。 
(3)、能掌握好用语的“分寸”,是语言运用能力强的表现。 
(4)、好文章不是写出来的,而是改出来的。 
老师小结:我希望大家在练习读与写的时候,自觉地注意思路的开展,下一句跟上一句怎么连上的,后一段跟前一段怎么连上的,某一句跟前面哪一句有关系,某某段从前面哪一段分派出来的,诸如此类全部辨一辨,想一想,这就是所谓自觉地注意思路开展的具体办法。 
   文从字顺,必须做到: 
    文章思路清晰,文意连贯,表意明确,语句通顺,用词妥帖。 
   (写时琢磨,写后修改) 
语句通顺,用词妥帖: 
    (1)、词句要     恰当 
    (2)、词句要     配好 
    (3)、词句要     整齐 
    (4)、词句要     简洁 
要做到文从字顺,要注意三点: 
(1)语句表达要准确,用词避免产生歧义。 
(2)要注意语句间的连贯。 
(3)写完后要读一读,还可以请别人来读。(写时琢磨,写后修改) 
  3、出示例文,学生修改 
妈妈是一个勤劳的人。有一次,我的数学考了95分,妈妈就给我耐心的讲错在哪里,讲的非常仔细,我听得明明白白。妈妈把家务活全都承担下来,让我一丝不苟的学习。她对我要求很严格,我的学习里面有你的心血。 
小结:写作时主要是靠感觉来感受语言。因此,文章写完后,要通过小声的读来感受一下,思路是否清晰?意思说明白了没有?句子通顺不通顺?还可以请同学读一遍,提提意见。这种感受语言的习惯一旦养成,就会受益终身。语感,即人们对语言的一种敏锐的感觉。这种“感觉”的形成,一是要平时养成多读书的习惯,对一些优秀的文章能熟读成诵;二是要“多听”,强化读的效果;三是要尽量丰富自己的词汇量,确切掌握词语的含义,且懂一点语法。这种感受语言的习惯一旦养成,做到文从字顺就不难。 
  4、病句诊疗门疹部,如何辨析病句。 
(1)感读——凭语感,凡是读起来别扭,听起来含混的,就可能有语病。 
中考失败,小镜伤心极了,他多么希望知心朋友和他分享这无限的苦恼啊! 
(2)梳理——由主干到枝叶逐步检查。先缩掉句子的附加成分,化简后,留下句子的主干(即所要表达的中心意思),然后检查句子的主干,再检查附加成分是否有语病。 
   同学们以敬佩的目光注视着和倾听着班长的报告。   
(3)分析——从事理上进行分析,检查是否自相矛盾和符合逻辑。 
   为了防止非典疫情不再反弹,市领导要求各单位制定严密的防范措施。  
(4)类比——用同义词替换,关联词替换、仿照原句造句等比较法来检查语病。 
   无论工人们遇到什么样的困难,他们却能披荆斩棘,一往无前。 
   友情提示: 
修改不是再造,切忌改变句子的本意。尤其应该注意,能调整语序的就不能增删,能改动一处的,决不能改动两处,改病句也应简要、高效。 
  5、修改病句的原则是:对症下药、原意不变、多就少改。 
常考的病因及病例: 
(1)滥用介词“通过”、“由于”、“经过”、“在……下”、“当……的时候”和动词“使”,导致句子主语残缺。 
如:通过紧张的期末复习,使我们的各科成绩都有了提高。 
(2)前面的主语是正反两面的意思,后面的宾语只有正面一面的意思,导致前后不呼应。 
(3)滥用否定词,导致前后矛盾,不合逻辑。 
    如:为了防止这类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 
如:能否推进素质教育是保证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条件之一 
(4)修辞方法使用不当 
例:她唱起歌来,就像刮大风一样。 
(5)词语搭配不当。 
   如:老师慈爱的笑容和亲切的话语时时浮现在他的眼前。 
(6)句式杂糅 
例:我国经济之所以能够飞速增长,被外国人称作“爆炸性的增长”,靠的是正确的政策。 
改句:①我国经济能够飞速增长,被外国人称作“爆炸性的增长”,靠的是正确的政策。 
      ②我国经济之所以飞速增长,被外国人称作“爆炸性的增长”,是因为我们有正确的政策。 
当前,作文时反映出的词汇贫乏,语病百出,正是由于读得太少,背得太少,一篇好文章,读到滚瓜烂熟,作者的语言就有可能转化为读者的语言,自己在写作时,就会得心应手,运用自如。读得多了,自然会有一定的语言积累,就会找到语感,从而减少语病的出现。 
  在预习课文时,每篇文章至少读三遍。读正确、流利还要有感情。 
   日记写满一页半,文从字顺,字体漂亮。 
名言: 
(1)、我把《永别了武器》最后一页修改了三十几遍,然后才满意。我把《老人与海》的手稿读过将近二百遍才最后付印      ——海明威 
(2)、写完后至少看两遍,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毫不可惜。  ——鲁 迅 
曹雪芹写《红楼梦》“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字字看来都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贾岛《题诗后》中有“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的诗句,这些作家的经历充分证明修改文章是写作获得成功的必然环节,文章只有越改才会越好。希望同学们课后抱定“语不惊人死不休”的信念,把文章修改好。 
三、总结学习 
登上写作成功的圣殿,必须牢记生活是写作的源泉,热爱生活,观察生活,感受生活,表现生活,踏踏实实地走好每一步,勤观察,多动笔,乐修改,持之以恒,坚持不懈,这样写作成功的春风就会扑面吹来,缪斯女神就会向你发出邀请。同时还要记住,文章是改出来的,我们要力求做到文从字顺 
板书设计: 
要做到文从字顺,要注意三点: 
(1)语句表达要准确,用词避免产生歧义。 
(2)要注意语句间的连贯。 
(3)写完后要读一读,还可以请别人来读。(写时琢磨,写后修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