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试卷下载 >>中考题库 >>现代文阅读 >>
《涵养胸有成竹的底气》阅读练习及答案(2021年辽宁省朝阳市中考题)
作者:   上传者:tomacc  日期:21-09-03 出处:2021年辽宁省朝阳市中考题


12.(12分)阅读下面选文,完成问题。
涵养胸有成竹的底气      
 ①底气是什么?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a.人体的呼吸量:底气不足,爬到第三层就气喘了。b.指气力或劲头:看到新一代的成长,教师们干工作的底气更足了。c.指信心和勇气:工作没干好,说话底气不足了。人无底气不硬,心力强盛则兴。底气是一种内生的巨大力量,不忧不惧的态度、有数有谱的气势,体现的是实力与自信。人固如此,家国亦然。我们的国家是最有底气的。我们的底气来自哪里呢?
  ②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和优秀文化,让我们充满底气。孔孟老庄、程朱陆王等思想巨擘,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刚健坚韧的民族精神,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党和人民在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5000多年的文明史,近代以来180多年的奋斗史,建党100年的发展史,犹如黄钟大吕,荡激着每个中国人的精气神。
  ③民心民意撑起中国奋发向前的底气。人民是党执政的最深厚基础和最大底气。1964年,石油工业部在关于大庆石油会战的报告中说道:“民气主要是指民族的自尊心和自强心。一个国家有了民气,就能傲视和排除多重困难,不屈服于来自各方面的压力,自力更生,奋发图强,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一百年来,在党的坚强领导下,中国人民不懈奋斗,砸烂旧世界,发展新中国,用几十年时间走完西方发达国家几百年才走完的发展道路。当今中国,民气高涨、民心凝聚,全国一盘棋、上下一条心,经济科技国防、工农业生产成就无不辉煌。团结一心,汇聚亿万人民的强大合力,正是我们闯关夺隘、勇毅前行的最可靠动能。
  ④国力国运托起中国底气。2018年10月,港珠澳大桥建成通车。这座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历经6年筹备、9年施工,数万名建设者披荆斩棘,创造了世界桥梁史上的奇迹。2020年,我国经济总量突破100万亿元,人均GDP连续两年超过1万美元,创造了疫情、走向繁荣的经济奇迹;832个贫困县全摘帽,一举取得脱贫攻坚全面胜利,书写了世界减贫史奇迹;飞天、揽月、探海、5G、高铁,航天处于世界领先位置,实现从“跟跑”到“并跑”再到“领跑”的演变。这一个又一个奇迹都是在党的全面领导下,全国人民勤力同心,奋勇拼搏创造出来的。展望中华大地,“到处都是活跃的创造,到处都是日新月异的进步”,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中国人,有实力有资格有底气平视世界,充满自信地昂首阔步、奋力前行。
  ⑤“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对于一个国家和民族而言,底气是意志品质的鲜亮底色,是厚积薄发的精神内涵,是攻坚克难的硬气勇气。我们要继续增强信心、保持定力、坚定底气,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情,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创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的伟大奇迹。
(摘2021年5月1 日《中国纪检监察报》,有改动)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选文第①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3)选文第④段画线句子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4)选文是从哪几方面论述中心论点的?
 
 
 
 
 
 
【分析】文章第①段解释了“底气”的含义,引出下文“我们的底气来自哪里呢”;然后分别从“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和优秀文化,让我们充满底气”“民心民意撑起中国奋发向前的底气”“国力国运托起中国底气”三方面进行了回答;最后一段深化论点,总结全文。
【解答】(1)本题考查中心论点的提炼与概括。中心论点是议论文中作者主要表达的观点,是高度概括全文的简单明了的一句话,从句式上看中心论点是个判断句。结合题目通读全文,可知题目“涵养胸有成竹的底气”即可作为文章的中心论点。
(2)本题考查段落的作用。选文第①段中“底气是什么”“底气是一种内生的巨大力量,不忧不惧的态度、有数有谱的气势,体现的是实力与自信”,解释了“底气”的含义;“我们的国家是最有底气的。我们的底气来自哪里呢”用问题引出下文的分析与回答。
(3)本题考查论证方法的运用及作用的分析。此段先提出“国力国运托起中国底气”的观点,然后列举了港珠澳大桥建成通车的例子,充分有力地证明了“国力国运托起中国底气”的观点。
(4)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与概括。文章第①段解释了“底气”的含义,引出下文“我们的底气来自哪里呢”;然后分别从“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和优秀文化,让我们充满底气”“民心民意撑起中国奋发向前的底气”“国力国运托起中国底气”三方面进行了回答。
答案:
(1)涵养胸有成竹的底气。
(2)解释了“底气”的含义,引出下文对“我们的底气来自哪里呢”的回答。
(3)举例论证,充分有力地证明了“国力国运托起中国底气”的观点。
(4)①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和优秀文化,让我们充满底气。②民心民意撑起中国奋发向前的底气。③国力国运托起中国底气。
【点评】明确论点的要求应满足三点:作者的观点、明确的判断、完整的句子。学会在文章中找出和概括符合观点的句子。文章提出中心论点的方式:①文章标题点明中心论点; ②文章开头提出中心论点; ③文章结尾归纳出中心论点; ④文章中间用某个承上启下的句子提出中心论点。 ⑤文章没有直接提出中心论点,但整体感知文本,进行归纳总结。
出处2021年辽宁省朝阳市中考题资料
1 辽宁省朝阳市2021年中考语文试卷(解析版)
2 积累与运用(2021年辽宁省朝阳市中考题)
3 《过零丁洋》阅读练习及答案(2021年辽宁省朝阳市中考题)
4 古诗文名句默写(2021年辽宁省朝阳市中考题)
5 《陋室铭》阅读练习及答案(2021年辽宁省朝阳市中考题)
6 《烛之武退秦师》阅读练习及答案(2021年辽宁省朝阳市中考题)
7 《涵养胸有成竹的底气》阅读练习及答案(2021年辽宁省朝阳市中考题)
8 《阿婆,我心中的河》阅读练习及答案(2021年辽宁省朝阳市中考题)
9 2021年辽宁省朝阳市中考作文题目及优秀范文:生活因努力而美好
10 字音字形(2021年辽宁省朝阳市中考题)
11 词语、成语的运用(2021年辽宁省朝阳市中考题)
12 语法知识(2021年辽宁省朝阳市中考题)
13 病句(2021年辽宁省朝阳市中考题)
14 文学常识(2021年辽宁省朝阳市中考题)
15 名著阅读(2021年辽宁省朝阳市中考题)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中考复习试题汇编:非连阅读
《信息和情感不可混淆》阅读练习及答案(2022年四川省自贡市中考题)
实用类文本阅读(2022年四川省自贡市中考题)
2022年北京市各区中考二模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议论文阅读
向贤彪《一起做“读书种子”》阅读练习及答案(2019年河南省中考题)
2022年北京市各区中考二模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记叙文阅读
2022年北京市各区中考二模语文试题分类汇编: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高中小说结尾的作用
2022年济南市中考模拟试卷分类汇编:文学类文本阅读
高考实用类文本阅读解题技巧
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16个常考题及答题模板
高中小说答题模板
王俊《书房记》阅读练习及答案(2022北京市海淀区中考二模题)
高考散文阅读题型及答题指导
说明文知识点ppt课件
说明文知识点梳理ppt课件
说明文知识ppt课件
2022年北京市各区高三二模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汇编
2022年北京市各区高三二模文学类文本阅读汇编
记叙文阅读《烟火里的疼爱》阅读练习及答案
叙述表达方式术语大全
中考阅读题答题技巧之表现手法、修辞手法
《激发古典诗词的时代魅力》阅读练习及答案(2022顺义区中考一模)
高考语文复习专题资料:论述类文本阅读的十种命题陷阱
散文的阅读技巧
小说阅读题(2份)
文学类文本新型题型练习
常龙云《高山远鼓》阅读练习及答案(2021年四川省绵阳市中考题)
高考复习:实用类文本阅读知识点
任愚颖《为祖国河山立传》阅读练习及答案(2022北京海淀中考一模)
2022年新高考现代文阅读II之散文专练
2022年高考复习课学案:小说环境描写
2022年高考复习课学案:散文行文结构题解题
新高考论述类文本答题技巧
2022年北京市各区高三一模文学类文本阅读汇编
《早撒谎的孩子可能更聪明》阅读练习及答案
高考复习教案:散文阅读之标题的含义及作用
中考复习专题:议论文必备知识梳理(均对应河北省)
中考复习专题:记叙文考点对应知识点(里面的年份均照应河北省)
高三散文复习知识总结
高考小说鉴赏人物形象常用术语
贺铭华《假如人生没有磨难》阅读练习及答案(2021年四川省雅安市中考题)
《“祝融号”火星车》阅读练习及答案(2021年四川省雅安市中考题)
《红岩》阅读练习及答案(2021年四川省雅安市中考题)
马晓红《尖山梁的月光》阅读练习及答案(2021年四川省巴中市中考题)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