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谢中书书 
第一课时(50分) 
一、基础训练: 
1、文学常识:(5分) 
陶弘景(456—536),字通明,南朝梁时丹阳秣陵(今江苏江宁)人,自号华阳隐居。南朝梁时道教思想家、医学家和文学家,又被称为“山中宰相”。题目中的第二个“书”字的意思是书信。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5分)(答案略) 
陶弘景______            夕日欲颓______        沉鳞_____      
 竞跃______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______ 
3、朗读,划分节奏:(6分)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4、重要字词的理解与识记。(19分)(答案略) 
(1)答谢中书书________书______  
 (2)山川之美,古来共谈____。 
(3)两岸石壁,五色交辉______。 
(4)青林翠竹                        
(5)四时______俱_____备。 
(6)晓雾将歇______, 
(7)猿鸟乱鸣:                           
(8)夕日欲颓______,沉鳞______竞跃______。 
(9)实是欲界______之仙都______。 
(10)自康乐以来:                    
(11)未复有能与______其奇______者。 
二、整体感知:5分 
  1、总领全文的一句话是什么?   (2分)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2、全文围绕哪个字展开?  (1分) 
美 
  3、古人善于从一川一坳之中发现地理形胜之美,在对美的描述之中表达其中的适己之意。想想此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2分) 
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  
二、积累:读读背背——古诗词中的山和川(10分) 
①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②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③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④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⑤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⑥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⑦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⑧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⑨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⑩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第二课时(30分+15分) 
一、基础检测 
1、下列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C  )(3分) 
A、五色交辉(交相辉映) 晓雾将歇(消散) 
B、夕日欲颓(坠落) 沉鳞竞跃(争相跳) 
C、实是欲界之仙都(这里指人间)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和) 
D、四时俱备(四季)晓雾将歇(消散) 
2、、翻译句子:(8分)(答案略) 
(1)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2)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3)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4)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二、文本探究:(19分) 
1、课文的内容可用文中的一个短语来概括:(3分) 
“欲界之仙都” 
2、文中描绘了哪些景物?   (3分) 
 峰、流、壁、林、竹、雾、猿、鸟、夕日、沉鳞等景物  
3、“高峰入云,清流见底”表现了 山水相映   之美;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表现了__色彩配合_之美;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表”表现了晨昏变化之美。(6分) 
4、“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4分) 
自从谢灵运以来,没有人能够欣赏它的妙处,而作者却能够从中发现无尽的乐趣,字里行间,与谢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 
5、下面对文章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    )。(3分) 
A.“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文章感慨起笔,囊括了山水,纵览了古今。 
B.“高峰入云,清流见底”,极力描写山之高,水之清,突出了山水映衬之美。 
C.“猿鸟乱鸣”,突出了猿、鸟的鸣叫传入耳际,繁多杂乱。 
D.“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描绘出众彩纷呈,绚丽动人的景象。 
三、阅读文言文选段,完成文后习题(15分) 
【甲】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竟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乙】 
得西山后八日,寻山口西北道二百步,又得钴鉧潭。潭西二十五步,当湍而浚者为鱼梁① 。梁之上有丘焉,生竹树。其石之突怒偃蹇②,负土而出,争为奇状者,殆不可数。其嵌然③相累而下者,若牛马之饮于溪;其冲然角列而上者,若熊罴④之登于山。 
                                                 (选自柳宗元《姆潭西小丘记》) 
 注释:①鱼梁:一种捕鱼的设施,用石头围成一道阻水堰,中间留有空洞,以安放竹笱。②突怒偃蹇:骤然突起或兀然高耸的样子。③嵌(qíàn)然:山势高峻的样子。④罴(pí):棕熊。 
1、解释加点词。(4分) 
(1)五色交辉(  交相辉映       ) 
(2)四时俱备(   四季      ) 
(3)与其奇者(  参与,这里指欣赏       ) 
(4)寻山口西北道二百步( 向西北、朝西北         ) 
2、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太阳快要落山了,潜游水中的鱼竞相跳出水面。 
(2)梁之上有丘焉,生竹树。 
鱼梁的上面有个小山丘,生长着竹子树木 
3、根据上面两个语段回答问题。(7分) 
 (1)《答谢中书书》   奇   这个字高度概括山川景色的特点,《钴潭西小丘 
记》  奇状     这个词简洁概括石头的特点。(4分) 
(2)两篇文章写景的时候运用了不同的手法,甲文动静结合,乙文妙用比喻,请分别举一例并分析其作用。(3分) 
甲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由静到动,描绘出一幅秀美、富有生机的山川图;乙文“其嵚然相累而下者,若牛马之饮于溪”把向下的岩石比做牛马饮于溪,生动形象地写出岩石的奇形怪状。(或“其冲然角列而上者,若熊罴之登于山”把向上的岩石比做熊罴之登于山,生动形象地写出岩石的奇形怪状) 
答案: 
1(1)交相辉映(2)四季(3)参与,这里指置身其中(4)向西北,朝西北 
2、(1)太阳快要落山了,潜游水中的鱼竞相跳出水面。 
(2)鱼梁的上面有个小山丘,生长着竹子树木。 
 3、(1)奇    奇状 
  (2)甲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由静到动,描绘出一幅秀美、富有生机的山川图;乙文“其嵚然相累而下者,若牛马之饮于溪”把向下的岩石比做牛马饮于溪,生动形象地写出岩石的奇形怪状。(或“其冲然角列而上者,若熊罴之登于山”把向上的岩石比做熊罴之登于山,生动形象地写出岩石的奇形怪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