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阅读文言文,完成10-12题。(共8分) 
【甲】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节选自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乙】 
下山二里,循旧路,向五老峰。汉阳、五老,俱庐南面之山,如两角相向,而犁头尖界于中,退于后,故两峰相望甚近。自汉阳计之,且三十里。余始至岭角,望峰顶坦夷,莫详五老面目。及至峰顶,风高水绝,寂无居者。因遍历五老峰,始知是山之阴,一冈连属;阳则山从绝顶平剖,列为五枝,凭空下坠者万仞,外无重冈叠嶂之蔽,际目视野甚宽。然彼此相望,则五峰排列自掩,一览不能兼收;惟登一峰,则两旁无底。峰峰各奇不稍让,真雄旷之极观也! 
(节选自徐霞客《游庐山日记》) 
10.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山川之美       俱庐南面之山    天之骄子   不毛之地 
B.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一览不能兼收    嫉贤妒能   难能可贵 
C.实是欲界之仙都    始知是山之阴    实事求是   物是人非 
D.自康乐以来      则五峰排列自掩   泰然自若   妄自菲薄 
11.下列对文中画线句的翻译和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甲】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翻译: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杂乱的鸣叫声。 
理解:此句描写动景,为画面增添了灵动感,突出了猿、鸟鸣叫声的不和谐。 
【乙】自汉阳计之,且三十里。 
翻译:从汉阳开始计算路程,将近三十里。 
理解:写出了到达五老峰路途遥远,无近路可抄,为下文描写五老峰做铺垫。 
12.甲乙两文都写到了山。甲文中陶弘景通过“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等语句突出了山①   特点;而乙文中徐霞客则通过“凭空下坠者万仞”“两旁无底”等语句突出了山②         特点。甲乙两文分别用“③      ”和“④       ”表达了作者对所写景物的赞美之情。(4分) 
  
  
答案: 
(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0-12题。(共8分) 
10.A(2分)          
    11.【乙】(2分) 
12.①美  ②险  ③实是欲界之仙都   ④真雄旷之极观也”(4分,每空1分) 
附【乙】文翻译 
下山走了二里路,沿着旧路,向五老峰前进。汉阳峰、五老峰,都是庐山南面的山,有如两支角相对,而犁头尖则介于两者中间,退到后面,所以两座山峰相望很近。从汉阳开始计算路程,将近三十里。我刚到岭角,遥望峰顶很平坦,不详悉五老峰的面目。等到到达峰顶,只见风很猛烈,没有流水,空寂而无人居住。因游历遍五老峰,才知道这山的北面,一冈相互连属,山的南面,则是从山绝顶平剖,分成五支,从空中下坠万仞,非常高险,其外没有重冈叠嶂的遮蔽,视野非常宽广。然而五座山峰排列一线,彼此互相遮掩,一望不能兼收五峰;只能登上一峰,而峰两旁似乎无底!座座山峰各有奇险景观,相互不稍逊色,真是雄伟宽广的极致景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