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有嘉肴》知识点梳理 
  
一、注音 
嘉肴(yáo)自强(qiǎng)  
兑命(yuè)学学半(xiào) 
二、划分节奏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三、重点翻译 
1.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即使有美味的肉食,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它的味道鲜美; 
2.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也不知道它的好处。 
3.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所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也有不懂得地方。 
4.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然后就能自我反省。 
5.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知道了自己不懂的地方,然后才能勉励自己。 
6.故曰:教学相长也。 
所以说“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的。 
7.《兑命》曰:“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 
《兑命》说:“教人是学习的一半。”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四、通假字 
兑(通“说(yuè)”),指的是殷商时期的贤相傅说(yuè)。)古代皇帝发布的政令。 学(通“敩”(xiào)“),教导。 
五、古今异义 
A.虽有至道    
古义:即使。今义:虽然 
B.不能知其旨也    
古义:甘美。  今义:意义 
C.教然后知困    
古义:不通,理解不了。今义:困难 
D.教学相长也     
古义:促进。今义:增长 
六、词类活用 
A.不知其旨也    
名词作形容词,甘美。 
B.不知其善也   
形容词作名词,好,好处 
七、一词多义 
学学半   
音xiào,教 
学学半   
向别人学习 
其此之谓乎 
表推测。大概,恐怕 
不知其旨也   
它的 
八、问题归纳: 
1.本文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文章运用“类比手法”引出要阐述的观点,讲述了“教学相长”的道理。即教人和学习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告诉我们实践出真知的道理。 
2.本文主要论述了什么道理? 
答:讲述了教学相长的道理。-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的,二者相辅相成。 
人学习之后就会知道不足,知道了不足之处,才能反省自己,提高自己;教人之后才能知道自己有理解不了的地方,这样才会自我勉励,不断提高。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 
3.作者是怎么论述的?(论证思路) 
答:以类比论证的方法,文章首先以“嘉肴,弗食,不知其旨”引出“至道,弗学,不知其善”的道理,强调要学习,要实践。然后说到教和学中存在的“不足”和“困”等问题,进而提出解决的方法“自反”“自强”,最后得出 “教学相长”的结论。为了增强这一结论的说服力,又引用《兑命》中的名言加以强调说明。全文论证严密,结构浑然一体。 
4.文章开头写“虽有嘉肴”有何作用? 
类比论证。引出“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的道理。由“嘉肴”、“至道” 作比喻引出下文对教与学关系的论述,有“嘉肴”、“至道” ,教与学的关系就浅显易懂了。 
5.结合自身的学习经验,谈谈“教学相长” 给你怎样的启示? 
答:①教学相长原则阐述了教与学的辩证关系,教学本身是一个双边活动,没有教师的引导,学生不可能高效迅速地获取知识,没有学生的而积极参与,教师的教学活动便得不到施展,事倍功半。 
②一方面,学是第一位的,不学,则无法获得知识,也无法知道自己的不足,也就没有完善自己的机会。人学习之后就会知道不足,知道了不足之处,才能反省自己,提高自己。另一方面,“教学相长”还意味着学习中的互动和交流。有时候,可以采用教的方式学习。比如尝试把自己的理解讲给同桌听,看看他的反应。如果他能明白,可能表明你确实理解透彻了;如果他仍有疑惑,可能表明你的理解中存在漏洞或缺陷,这时就可以“知困”而“自强”。 
6.读了这篇短文,结合你的学习实际,谈一点你的学习体会 
答:教别人的同时自己也会理解得更深刻。在学习中,当别的同学遇到问题的时候,要学会去教别的同学,这样也能明白自己的不足的地方,同时提升自我。 
7.请写出一句同本文意思相近的诗句。 
答: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8.艺术特色: 
①运用类比,引出论点,层层递进论证论点。开篇举出嘉肴不食而不知其味,引出至道不学不知其善,进而强调实践的重要性,层层推进,最终引出本文的中心论点——教学相长。使得论证严谨、有条理。 
②引用论证,增强文章的说服力。文章在总结出中心论点——教学相长后,又引用《兑命》中的话,以增强对中心论点的阐述且作为有力证据。 
   |